关于微信小程序,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作者:亿网科技  来源:亿网科技  发布时间:2022-04-12

从短信到公众号


关于小程序,我们有很多的疑问:微信为什么要做小程序?小程序在整个微信生态里的定位是什么?要理解小程序的定位,首先是要明白微信的定位是什么?


微信的本质是一款工具。


——张小龙


微信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工具呢?


或许在我们理解中,微信只是一款替代了短信的即时通讯工具。短信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的确只是一个通讯工具。自从微信出现了,我们短信发的越来越少了。


但是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用户通过短信收取服务的通知,例如:我们经常会收到商家各种营销短信。


学校要求家长开通校园通短信服务,方便接收学校的通知。例如,这次考试你孩子考了多少分,年级排名是多少,下次家长会什么时候参加。


当然,学校也不是总发这些扫兴的短信。偶尔也会来点惊喜,例如,高二那年冬天,有次下大雪,校园通群发短信。因为道路积雪,明天放假。


企事业单位需要通过短信来触达用户,这是短信时代的一大需求。微信要完全取代短信,必须要提供相应的能力来覆盖这方面的需求。微信推出的产品是——微信公众平台,简称微信公众号。


所以,微信公众号的最初定位是为企业用户打造一个连接品牌和用户的群发工具。


疫情期间,很多企业的通知都是通过公众号发布的。


微信公众号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做成一个自媒体平台,但是最终却成长成了自媒体使用最好的一个平台,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这点我比较喜欢张小龙的坦诚,他不会因为公众号成了自媒体平台,就说我们的初心就是做一个自媒体平台。


其实公众号不是为自媒体准备的,但自媒体是被用的最好的一个领域。


——张小龙,于2019年1月的微信之夜


订阅号与服务号


从短信到公众号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首先短信是不受控群发的,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我们经常会收到骚扰和欺诈短信。而公众号是基于订阅关系推送的,所以避免了垃圾消息。你必须关注这个公众号,才能收到推送消息。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公众号消息是免费的,节省了发送短信推送的成本。公众号带来的改变不仅于此,在我看来公众号最大的意义在于重构了我们的信息获取模式。


十年前的海报和广告牌,商家都会放上联系电话和网站网址,没有钱搭建网站的就只放上联系电话。当时商家都会热衷于购买短小好看的域名,吉祥顺口的电话号码,尽量方便用户记忆。


当公众号出现之后,广告牌中长长的网址和电话号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公众号二维码。如果你感兴趣,直接扫码关注公众号,查阅相关信息,不需要再访问网站,或者拨打电话咨询。


公众号作为一个内容分发平台,降低用户获取内容的门槛,是内容更加轻量的载体,但是它承载的还是内容。


微信的目标是连接一切,微信不满足于止步于连接用户与内容,微信想直接连接用户与服务,他们希望在传播内容的同时还可以提供服务。


微信在2013年专门拆分出一个服务号出来,服务号只有组织才能申请,其定位就是提供服务的平台。如果说订阅号的定位是连接用户与内容,而服务号就是连接用户与服务。


服务号为服务商开发了更多接口


订阅号与服务号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推送频率以及展示的入口,而在于服务号提供了更多的接口能力,订阅号只是提供了订阅推送能力。


以用户就餐的场景为例,如果这家餐厅开通的是订阅号,用户只能看到推送的文章。订阅号也有菜单栏,但是不支持配置外部链接,用户在菜单栏里看到的其实还是文章。


而服务号开放了更多的接口例如获取用户信息、模版消息、微信支付等,用户在餐厅的服务号里可以直接完成在线排队、点餐、付款等操作。


就拿在线排队这个功能来说,我们经常会遇到餐厅座位已满的情况。


我们要排队,只能人坐在那里耗,不能走远。


服务号的出现,商家获取到用户的openID,通过推送模版消息告诉用户实时排队进度,用户可以四处逛逛。


如果没有服务号,“在线排队,实时提醒”的功能也可以做,但是商家的开发成本和用户使用成本都会提高:实时提醒的方式只能通过发短信方式,而且需要用户输入手机号,用户的手机号也会存在泄漏的风险。


对于一些业务逻辑比较简单的服务商来说,放弃开发独立的app,转而运营微信服务号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不仅仅是更低的研发成本,更是因为微信是最大的流量池,用户在微信里可以直接享受服务,可以减少因下载安装app所造成的用户流失。


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应该在哪里。


下载安装一款几十M甚至上百M的app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我到你这吃饭,点个菜还需要下载安装你们的app,你疯了吧?


H5与原生页面


服务号的出现,让用户可以在不下载安装app的情况下就可以享受服务,但是服务号是无法取代APP的,为什么?


首先我们来回答一个问题:服务是什么?


服务对于用户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个页面,我在这个页面上可以缴话费,在那个页面上可以查询公交车信息,页面是服务的载体。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页面是如何搭建的呢?


这里我们先花时间简单介绍一下前端知识,我们在手机上看到的页面分为原生页面和h5页面:


  1. 原生页面的开发成本更高。搭建一个原生页面,需要安卓和iOS两端各开发一套页面;而H5页面,只需要开发一套页面就行了;


  2. 用户要访问原生页面必须要下载安装APP,而用户在浏览器就可以直接访问H5;


  3. 原生页面的改动,必须要经过应用市场的审核。审核通过后,用户还需要更新APP的版本,才可以看到改动后的原生页面。H5页面的改动不需要审核,可以随时上线,更加敏捷。苹果每年圣诞节期间都要休假暂停审核的平台,如果你的APP针对元旦在原生页面上做了一些改动,iOS版本必须要提前提审;


  4. 原生页面直接跟操作系统交互,而h5页面是跟宿主浏览器交互,所以原生页面可以提供更多功能;


  5. 原生页面的交互比H5更加流畅。


总结:


  • H5页面开发成本低,速度快,功能少,体验差;


  • 原生页面开发成本高,速度慢,功能多,体验好。


而服务号的主体只能基于h5进行开发,很难给用户提供原生app一样的体验。因此让服务号承载连接用户与服务的功能,其实是过度赋能的,微信需要一个产品来连接用户与服务。


从服务号到小程序


2016年初,因为服务号没有达到预期,微信宣布要新开发一个新的公众号形态,一种提供新的服务能力的公众号——应用号。


“我们开发公众号不是为了媒体,我们的本意不是传播内容,我们要提供服务,但服务号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在讨论一个新的形态,叫应用号。平时不发东西,他安静的存在在那,低频的需求不需要安装App,微信尝试让更多App以轻量便捷的形态在微信中存在,就是应用号。”


——张小龙,2016年微信公开课,谈应用号


一年后,微信应用号上线了,只不过名字改成了小程序。


小程序兼顾了原生和h5的优点: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体验比h5更好,比下载app更加便捷;而且开发成本低,开发一套页面可以兼容不同的平台,可以给用户提供原生页面的体验。


其实在我看来,小程序更像是一项新的前端技术,而不是新的产品形态。


张小龙在小程序刚发布时,给小程序定了4个特性:无须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须卸载。


其实无须安装,深究起来是错误的。


小程序是需要用户下载的,但是小程序的包太小了。与APP动辄几十M乃至一百多M相比,只有1~2M大小的小程序非常的轻量,2018年初很火跳一跳小程序包的大小只有4M。在loading过程中就可以完成下载,用户基本上是无感知的,因此包装成无需下载也没什么问题。


18年初火爆一时的“跳一跳”


触手可及


触手可及,在我看来是微信小程序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因为他体现了张小龙对于未来应用形态的理解。


假如我看到房间里面的一盏灯,我想让这个灯关掉或者打开,当我透过这样一个很智能的眼镜看到这盏灯的时候,我会希望在那个灯的上方会出现一个虚拟的开关,我甚至可以用眼镜去控制这样一个开关,那个开关是什么东西?


它其实是出现在真实物体上面的一个应用程序。当我看到这盏灯的时候,它的开关应用程序就自动出现了,同样的你可以想象非常非常多的场景。


当你走到一个公园的门口的时候,可能公园门口会出现公园门票的应用程序,也就是说当你看到任何一个眼睛能看到的实物的时候,这个实物背后的信息和应用程序都会自动浮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