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40亿美元中国资本通过收购大潮流向了欧洲足球俱乐部,但是截至目前,能够通过成功运营足球俱乐部而获得盈利的欧洲俱乐部凤毛麟角,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本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强调,万达不会收购足球俱乐部,因为太烧钱而且无法盈利。那么中国资本为什么明知山有虎还偏向虎山行呢?我们来聊聊相关的一些认识误区。
王健林:万达不会买足球俱乐部,既烧钱又不盈利
最近两年,在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中国要举办世界杯、打进世界杯、夺得世界杯的三步走足球战略之后,在准备好对海外资产并购的资本支持下,来自中国的企业家们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欧洲足球俱乐部收购大潮。
其实眼下这一波海外俱乐部并购大潮的起点,正是王健林和万达,2015年年初万达以5200万美元获得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而在20年前王健林也曾成功地打造过中国足球的“大连万达王朝”。在王健林看来,拥有一支球队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影响力,而不是获取盈利,通过版权买卖或者拥有赛事IP是更容易获利的经营方式。
路透社的文章指出,正是中国政府表现出的对于足球的热情,促使了一系列体量没有万达那么大的中国玩家争先恐后进入欧洲足球领域。
而另一部分诱惑则来自于全球体育电视转播权的一路飙升,未来3个赛季,英超的转播权将达到80亿英镑。
王健林警告道:“这(收购欧洲俱乐部)可以带给你影响力,但是却挣不到钱。每年你都会不断烧钱,这是肯定的。欧洲俱乐部非常吸引眼球,引人关注,但是很难赚到钱。”
那么不玩俱乐部,万达怎么玩体育?其实,万达早已经是全球体育产业最大的玩家之一,他们成为了国际足联顶级赞助商,并在6月与德国体育巨头阿迪达斯签下了赞助合同。他们在2015年还以10.5亿欧元买下了瑞士盈方公司,6.5亿美元拿下世界铁人公司。
王健林表示,对于体育产业投资和娱乐、旅游一样,仍然是万达集团的重要领域,但是万达会更倾向于投盈利的体育赛事,而不是购买烧钱的足球俱乐部股份。“我们已经在体育相关的并购中投资了超过20亿美元,但是体育对于我们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我们不想买下俱乐部,因为这些类型的公司无法盈利。”
王健林表示今年将在两座中国城市举办世界铁人赛事,明年计划落地8到10个城市。他表示,自己的目标是在中国50个城市举办铁人赛事。此外他们还准备举办自己的自行车赛事,足球、网球或者冰球赛事,比如足球的“中国杯”。
中国资本的“第一集团”与“第二集团”
从中国资本收购英超球会来看,最早的案例是一位曾经的香港发廊老板杨家诚,他在2009年收购伯明翰成为英超历史上第一位中国老板,但是结局却很落魄 。球队当赛季虽然夺得联赛杯却不幸降级,而杨家诚2014年因为涉嫌洗钱被判刑6年,而伯明翰俱乐部在中国的名气和当初差不多。
英国《金融时报》也对中国资本大批入驻的潮流进行了分析,并表示了本地人的担忧。
美国纽约一家咨询公司Inner Circle Sports参与过数笔欧洲足球交易,合伙人史蒂夫·霍罗维茨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他们正在寻求利用来自欧洲的品牌,将经营足球俱乐部的专业知识带回家。”
来自中国的投资集团投资或者入主了意大利AC米兰、国际米兰,英格兰的曼城、阿斯顿维拉,还有欧洲一系列更小的球队。其中有些买家是政府关系密切、财务状况良好的集团、资本,比如万达、复星国际、华人文化。也有一些在中国知名度不高,比如阿斯顿维拉的新老板夏建统,西布朗的新老板赖国传。
而随着英超和其他联赛的竞争日趋激烈,球迷们和足球圈高管们也开始质疑,这些初来乍到的中国老板们是否具备个人和财政上的长期承诺,确保俱乐部能够为长期的成功而努力。
欧洲的投资银行家们也表示,“第一集团”的收购者比如万达和复星,和“第二集团”的投资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第一集团拥有更大的钱包和发展体育、媒体生意更远景的规划,而第二集团则能够提供的协同效应更小,财务状况很难跟踪。
顶级的中国投资者将收购俱乐部看作是一个机会,建立完整的体育生意链条,追上娱乐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量的产业。比如万达入股马竞,收购瑞士盈方,并投资全球影视和主题公园产业。华人文化以4亿美元收购曼城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团的13%股份,拿到中超5年全媒体版权,并与时代华纳成立合资电影制作公司。而光大集团今年与暴风一起拿下了全球性体育媒体公司MP & Silva的控股权。
中国资本认识误区之一:一时性起,跟风
目前如果要对中资烧钱收购足球俱乐部盖棺定论非常困难,但是一些参与了中国体育投资的经纪人在接受交易价值评估的询问时表示没有太多先例。一位参与了中欧之间并购的资深体育顾问表示,“从他们买进的价格来说没有意义。他们甚至只是购买少数股权,并没有俱乐部控制权。其中一些球队的现金流还是负的。”
Blackbridge公司参与了几起中国投资者的足球俱乐部收购顾问工作,亚历山大·贾维斯表示,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中国公司看上去是一时冲动,尽管他们“并没有足球的任何经验”。“有些足球中介为了达成交易恨不得卖掉他们的亲祖母,因此俱乐部和中国投资者有被蒙蔽的风险。”
这些中国投资者跟风的可能性更大,不懂足球,也不差钱,看着身边的朋友都在买买买,也想进来玩一玩,他们认为欧洲足球俱乐部老板是一个身份象征,砸点钱拿个“XX会”、“XX俱乐部”的准入证。
殊不知,老板只是个空头衔,经营俱乐部需要付出的巨大精力与资本。如果贝卢斯科尼没有考虑收购AC米兰所带来的巨大政治影响力,他也不会造就红黑王朝的神话,而在他不再需要政治资本之后,无法盈利的米兰对于他反而成了烫手山芋。但中国老板,很难通过收购欧洲球会获取政治资本。
中国资本认识误区之二:空手套白狼,杠杆收购
而一位在西布朗收购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顾问表示,粗略算来有10多个中国投资者都有意收购西布朗,但是真正拥有财务能力和理论基础来完成收购的买家可能只有4个。“(俱乐部和联赛管理者)很难来评估潜在买家的质量,除非你在中国有眼线。”
既然没钱为什么还要收购?因为你或许可以空手套白狼。一些中国企业家认为他们能够通过组建基金,或者融资收购一家表现不佳但是拥有强大球迷基础的欧洲俱乐部,帮助他们扭转局面,最终通过将他们注入中国上市公司从而获取更高的估值,因此而套利。或者在成功拿下俱乐部之后,做个二道贩子再转手于人,比如意甲某豪门近期收购。
这样的案例并不是没有,在英超也很寻常。比如美国格雷泽家族当年“杠杆收购”曼联,吉列和希克斯举债收购利物浦一样,只是结果不同,凭借着弗格森在竞技上的不断成功,格雷泽家族的赌博成功了,而吉列和希克斯则因为球队成绩没有起色,最终输得满盘落索,含恨出局。
相对来说,做二道贩子逢低吸纳、逢高抛出应该还能赚点钱,但是要贪念多一点,拿在手里盘一盘,一旦俱乐部经营陷入困顿,场上没成绩场下无球迷,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万劫不复。
中国资本认识误区之三:花点小钱买中小球会
中国买家苏宁集团拿下了国际米兰这样的意甲豪门,最近也有关于中国光大集团和私募股权集团PCP Capital Partners向利物浦提出报价的消息,不仅如此,一些知名度较低的俱乐部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比如赫尔城,或者现金更不充裕的法国联赛。相对五大联赛豪门球队,这些球会的入手门槛更低,但也意味着盈利机会小很多。
根据今年4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2014-15赛季英超20支球队虽然有17家盈利,但是水涨船高的球员工资挤压掉了盈利。而其他大多数欧洲联赛的盈利能力甚至不如英超,一些传奇的球队已经连续亏损数年之久,包括刚刚易主的AC米兰在内,欠债达到2.2亿欧元。
对于拥有英冠联赛球队阿斯顿维拉、伯明翰和狼队的中国老板来说,要重新升入富庶的英超可是相当不易。贾维斯表示,老板们需要为球员和教练付出大量投资,还需要应付好球迷们的期待,努力增加收入,覆盖掉财务成本。他用一句话形容,“就像是在剃刀上跳舞的猴子”。
新近成为阿斯顿维拉CEO的凯斯·温尼斯承认,进入英超“无疑是最大的足球挑战之一”。不过中国老板夏建统“长期目标是让阿斯顿维拉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俱乐部”的公开言论可是有些不太靠谱。温尼斯表示,阿斯顿维拉可以利用夏建统的国内“关系”来更好地利用中国球员挖掘中国的商业机会。
不过运营China Sports Insider的体育产业专家马克·德雷尔却来了一记下马威,“那种以为俱乐部有个中国老板就能够在中国如何做大做强的想法完全是想当然。虽然所有重要联赛的俱乐部都想通过电视、社交媒体和季前赛来吸引中国观众,但是这些收购之中总有一些人会欲哭无泪。”
中国老板们究竟笑或是哭,我们很快就会知道。